【尋找一九八○年代(下篇) — — 從流行文化見證急速上流】

 


上一篇(連結)談過一九八○年代的香港社會的政治狀況,今次談的是筆者印象中的社會文化。跟上一篇一樣,筆者是根據手上的文本和兒時印象寫的,當中難免會有主觀成份,如有不準確的地方,敬請指正。

說到社會文化,不得不提電視。一九八○年代仍是「電視送飯」的年代,電視廣播的內容不單反映社會狀況,同時也在影響社會。八十年代的幾個電視畫面,筆者一直都記得,這些畫面或多或少能稱為那個年代社會文化的里程碑。這些畫面包括:

第一屆「新秀歌唱大賽」(一九八二年),梅艷芳得冠軍。她往後的發展相信不用多介紹。一九八○年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百花齊放的年代,參加歌唱比賽成名的梅艷芳及張學友、從電視明星轉為歌手的張國榮、由樂隊轉為個人發展的譚詠麟都是在這年代步上事業高峰的。

國際青年年(IYY,一九八五年),兒時印象中的國際青年年是一件盛事,可能因為電視台製作了一系列的節目,宣傳青年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,當時國際青年年的口號是「參與、發展、和平」。在社會上流快速的八十年代,青年人朝氣勃勃,充滿著可能性,至少感覺上如此...

 (連結往Patreon全文)

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