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室回望 (3) - 實習最難過的一天】

 


上文講教育文憑的課程,今次到重頭戲,即是實習。


讀教育文憑,最重要的部分是實習。


讀教育文憑,最重要的部分是實習。


讀教育文憑,最重要的部分是實習。


重要所以講三次。


有些教育文憑是要學生自己找學校實習的,如果找不到學校實習會很慘。幸好我這邊是大學安排實習學校的。


實習期分兩階段,第一階段叫School Experience,10月至11月,大約一個多月,每星期去學校一兩次,其餘日子在大學上堂,到學校主要是去熟習教學環境,主要是看在職老師教學和做些輔助工作,例如改簿和帶補習班之類,主要是去學習。第二階段叫Main Teaching Practice (MTP),2月至4月,這就是要正式每天上課的實習期。


我實習的學校是一間新校,我去實習的時候,這學校才創校四年。


第一次去到這間學校,感覺是很平民。因為這是屋邨區,加上是新學校,所以收生十分平民。不平民的學生都去了直資。對於滿懷壯志的實習學生,這就是一個實踐抱負的地方。


去到實習學校,感覺很新鮮,感覺這裡有無限的東西可以學,課程、教學方法、學校行政、訓導、輔導、課室管理,全部都值得學。

 

第一期的School Experience實習期,主要是觀察教師們上課,幫手改簿,Lunch和放學時間開補習班班讓學生問問題。


因為多年沒有碰past paper,所以補習班學生問問題的時候,有時會答錯或者不是立刻答到,這就有點尷尬。不過,尷尬本身就是實習的一部分。


這間學校收很多實習,所以同一時間有七、八個實習同學圍著同一張大枱坐,大家很快熟落了,天天都在天南地北地聊天,我們都是年輕熱血的實習,所以大家熱血到會討論教學方法、學生成長、九型人格(我知,九型人格不很科學)等等。我們常常一起食午飯,甚至一起打邊爐。這些日子,真的不相信會絕望,不感覺到躊躇。


School experience很快便過了。到MTP的日子,才算真正實習。大學要求MTP每星期有一定教學時數,大約是每星期要上十堂,這教學時數大約是正常教師的三分一。


我作為一個甚麼也不懂的學生,即使已經看過科主任上堂很多次,但到自己教的時候,還是會緊張。


我已經教過十八年書,用十八年經驗來評論自己實習的表現,我只能夠說是進步空間比台灣海峽更闊。


準確一點講,就是我很努力地教,但學生很多時沒有接收到,而我也不知道如何得知學生接收到多少,而學生表示不明白時,我再講一次,學生繼續不明白,於是過了一堂,感覺像泥牛入海。


不過,當年我安慰自己,如果我實習就教到科主任的水平,那麼我就不用讀教育文憑,更不用實習了,我應該直接出正職的糧。


18年後的我,會安慰腦裡面18年前的自己說,如果18年前你就教到現在我的水準,那麼我這18年的增薪點是沒有意義的了。


用我現在的說法,我和很多後來我指導過的實習教師一樣,很想教好書,但教學技巧未純熟,見識學生反應的經驗少,所以一味教,但其實未能有效地deliver要教的內容,也未能有效跟學生互動。經驗累積到某個程度,我才明白原來要deliver到教學內容,是要長期反覆訓練的,我指的訓練不是指備課,而是真正在課室教學的經驗。


除了經驗不足deliver得不夠好,起初教書,因為未上軌道,課室裡有太多東西兼顧不來,小至課室的projector不知按錯哪個制,中至某條題目解完之後大部分學生出現黑人問號表情,大至某些學生擾亂課堂進度,這些都很容易令初出茅廬的教師慌亂。那就好像學車那樣,學神要同時間處理望鏡、望盲點、打燈、扭軑,通常都會很忙亂,只有經驗多了,才能一氣呵成。


實習的最大考驗,就是教授或講師觀課,那是一個十分令人緊張的考驗。


我第一次被講師觀課,一心想搞一場超級大龍鳳,結果就出事。


當時教的題目是中四的Division of Labour,全班30人左右,我設計了一個模擬生產線活動,讓學生做小勞作來體驗分工與不分工的分別。


如果你是同行,你看到這個設計就知很容易出事。可是當年的我,真的做了。




 [Patreon全文連結]

留言